当前位置:  首页> 新闻中心

140斤硬币的“传统重量”,藏着企业采购的共同痛点

上周刷到#扛140斤硬币存银行遭拒#的新闻,当事人蹲在银行门口的照片让人心酸:“我攒了3年的硬币,想存进银行,结果工作人员说‘清点太麻烦’,让我换家银行。” 
这让我想起企业采购部的张姐——上个月她为了一笔2万元的原材料采购,跑了3次财务室、找了5个领导签字,最后因为供应商的资质证明没及时更新,差点耽误了生产。张姐无奈地说:“现在采购不是找供应商,是‘扛着流程跑’,比扛硬币还累。” 

企业采购的3个“压垮点”,你中了几个? 


其实,张姐的困境不是个例。某咨询机构调研显示,72%的企业采购人员表示,“流程繁琐”是他们最头疼的问题,具体体现在这3个方面: 

  • “跑断腿”的审批流程:从采购申请到报销,要经过部门负责人、财务、分管领导等多个环节,线下签字往往要等个3-5天,遇到领导出差,还得再拖一周。 

  • “查瞎眼”的供应商管理:供应商的营业执照、资质证明要每年线下核对,万一漏掉了过期的资质,出了质量问题,采购人员得背“监管不力”的锅。 

  • “算不清”的成本账:采购数据散落在Excel里,要统计某类产品的年度采购成本,得翻几十张表格,更别说分析价格趋势、优化供应商了。 

就像扛硬币的当事人,不是不想存,而是“传统方式”太耗精力;企业采购不是不想做好,而是“传统流程”成了绊脚石。 

数字采购的4个“解放术”,把采购人员从流程里“捞出来” 

难道企业采购只能一直“扛着流程跑”?其实,已经有企业用数字采购平台解决了这些问题,比如某制造企业的做法: 

  • 流程线上化:审批从“跑断腿”到“点鼠标”:用数字采购平台实现采购申请、审批、发票上传全线上化,领导不在办公室也能通过手机签字,审批时间从3天缩短到4小时。 

  • 供应商管理自动化:资质从“查瞎眼”到“自动提醒”:平台会实时更新供应商的资质信息(比如营业执照有效期、ISO认证),到期前1个月自动提醒采购人员,再也不用人工核对。 

  • 数据可视化:成本从“算不清”到“一眼明”:平台能自动统计采购成本、供应商评分、价格趋势等数据,生成可视化报表,采购人员不用再翻Excel,就能快速发现“某类产品成本比行业高10%”的问题,及时调整供应商。 

  • 智能匹配:找供应商从“碰运气”到“精准选”:平台根据企业的采购需求(比如“需要环保材料”“预算2万元”),自动匹配符合条件的供应商,还能显示供应商的历史合作记录、评分,节省了80%的筛选时间。 

数字采购不是“赶潮流”,而是“让采购人员做更有意义的事” 

有人问:“数字采购不就是把线下流程搬到线上吗?有必要这么麻烦吗?” 
其实,数字采购的本质不是“换工具”,而是“解放人”——让采购人员从“流程的搬运工”变成“企业成本的管理者”。就像扛硬币的当事人,如果银行有数字存币系统,他就不用扛着140斤硬币跑一趟;企业如果有数字采购平台,采购人员就不用再为“签字”“核对资质”发愁,而是可以专注于更有价值的工作:比如和供应商谈战略合作、优化采购成本、寻找更优质的供应商。 

某采购经理说:“用了数字采购平台后,我每周能多花2天时间研究供应商趋势,上个月帮公司节省了15万采购成本。这才是我做采购的意义——不是处理流程,而是为企业创造价值。” 


logo
©京ICP备2022033741号-4 美国采购与供应链认证协会